少年画海梦作帆,歌声破浪志高扬——第32期蓝图海洋公益研学活动(五)

少年画海梦作帆,歌声破浪志高扬

第32期蓝图海洋公益研学活动(五)

 

早餐过后,学员们怀着期待与好奇的心情,来到了红顶当代艺术中心,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为这趟艺术之旅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惬意。

 

 

在看艺术展之前,老师教导学员们艺术的重要性以及要有美的追求,见面的着装,新闻的排版都需要审美。希望这一次的艺术展能培养大家审美的意识。门一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书法的世界,独特的笔墨幻化成蜿蜒曲折的文字,就此开启那扇通往艺术的旅程。接下来学员们进入艺术的课堂。从17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作为开场,到7000年前的古埃及在到1700年前的中世纪到600多年前的文艺复兴等等,于讲师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作品。尽可能让学员看到艺术的多样和演化。

 

 

 

 

随后,三春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了艺术展览馆,在这里线条变成艺术的部分,纵横交错,汇聚成了一幅幅抽象的画卷。

 

 

 

 

之后学员们回到了课堂开始进行属于他们自己的创作。老师们将一面长长的画纸铺在了学生们的面前,如清明上河图一般的长度,让学员们以海为主题,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绘画,学员们拿起画笔,沾上了颜料。创作起属于他们的艺术。

 

 

 

 

下午,伴随着微微海风,学员们来到了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博物馆的张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厦门大学的历史,以及海洋的重要性后,带领大家进入邹老师“水母的世界”的小课堂。学员们随着邹老师的讲解,开始了解更多关于水母的知识。“水母的种类非常多,每种水母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太平洋海刺水母,海月水母,赤月水母,甚至还有煎蛋水母和松果水母等等“在这些图片中,你们发现了全部的哪些特征呢?”学员们踊跃地回答邹老师的问题。

 

 

 

 

 

经过老师的讲解后。学员们在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海洋博物馆。海洋馆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综合展区、海洋生物展区、海洋地质展区、观海弄潮展区以及水声通讯展区。在综合展区,朱志愿者让学员们了解到了海洋浮游生物学学科简史,见到了无人艇生态环境检测系统等等。在海洋生物展区,杨志愿者为学员们讲解各种海洋标本,小鳁鲸标本巨大的身躯让学员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鲸鱼的庞大。可造礁珊瑚与共生虫黄藻类的关系让人惊叹,各式各样的软体动物其奇特的外核吸引学员们的目光。不同小鲨鱼的标本叫人又好奇又害怕。海洋地质展区里,学员们近距离看到了各种探海设备,探鱼仪,发射换能器,语音对讲蛙人面具,全方向与群探测仪等等。最后来到了水声通讯展区,李志愿者向学员们讲解了各种高科技设备让学员们明白了海洋探测的发展与重要。

 

 

 

 

 

 

接下来来到了实验室,学员们开始了第一个小实验,进行“人工海水调配测试”。朱讲解员细心的教导着学员们要悬空的搅拌。学员们自己调配着海水,好奇的用检测棱镜看着自己调配的海水浓度

 

 

 

 

随后进行“丰年虾幼体观察”小实验,志愿者们准备了两台提前配好丰年虾幼体的显微镜,让学员们轮流观看了“他们的体长只有460微米,甚至比蚂蚁还要小。”

 

 

 

最后进行“水母喂食”(小实验),志愿者们为大家每人都分发了赤月水母活体。学员们好奇的看着手中的水母,轮流用喂食管投喂水母,观察着水母们摄食的动作和水母肠道的运动。

 

 

 

晚饭后,大家怀揣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登上轮船。学员们眼中闪烁好奇光芒,打量这艘大轮船,随后兴致勃勃地在船上四处探寻。从甲板望去,厦门的鹭江两岸华灯璀璨,世茂双子塔的气派宏伟,鼓浪屿轮廓若隐若现。海风裹挟着夜晚独有的凉意与静谧阵阵袭来,温柔轻拂着每个人的面庞。学员们在风中肆意谈笑着,欢声笑语回荡在轮船的每个角落。兴之所至,大家围聚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齐声合唱《海阔天空》。熟悉的旋律响起,歌声交织着海风与海浪,在茫茫夜色里悠悠飘荡 ,为这场难忘的旅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次研学之旅中,学员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成长的种子。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对海洋的热爱,用歌声唱响对未来的憧憬,继续在青春的道路上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网站首页    动态追踪    少年画海梦作帆,歌声破浪志高扬——第32期蓝图海洋公益研学活动(五)
发布时间:2025-03-18 18:06